20个很好坚持的护肾小习惯,所有人适用!
1. 每天一杯牛奶
中国居民普遍缺钙,而牛奶是最好的补钙食物,推荐选择低脂或脱脂奶。除了牛奶外,无糖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同样可以。若血磷较高,就用豆浆代替。
2. 每天一颗鸡蛋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荐,成年人每日应摄入蛋类40~50克,相当于每天1颗鸡蛋。鸡蛋、鹌鹑蛋等可补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
3. 每天吃10g原味坚果
坚果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及抗氧化营养素,对预防多种慢性病有益。
4. 主食粗细搭配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适量吃能帮助改善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减少便秘,减少磷、尿素和肌酐等代谢废物的产生。建议在煮饭时加一把粗粮,有粗有细。
5. 低盐饮食
高盐饮食容易引起肾脏问题,应该注意养成清淡饮食的好习惯,限制盐的摄入,每日每人食盐的摄入量应少于5g,尤其对于合并高血压、水肿的患者更要注意。
6. 把动物油换成植物油
每天3-4勺(25-30ml)的植物油,既不会升高血脂水平,还能保证油脂提供充足的能量。如果选择橄榄油,则更有利于稳定血脂,保护心血管。
7. 绿色蔬菜吃前焯水
一般而言,绿色蔬菜的草酸和钾含量比较高,而焯水是比较有效去除这些物质的方法之一。有研究显示,菠菜、苋菜、马齿苋、鲜竹笋、苦瓜、茭白等草酸含量较高的蔬菜,焯烫处理后草酸可降低30%~87%。
8. 少喝汤
老火靓汤一般都加入不少肉类,经过长时间熬制,大量的嘌呤会溶解到肉汤中。经常喝嘌呤过高的老火汤,会造成尿酸在血液中堆积,尿酸含量升高,既容易导致痛风,也会损害肾脏。一般情况下,肾友们可以吃肉少喝汤!
9. 低蛋白饮食
为了减轻肾脏负担,需要控制肉的食用总量,每天1-2手掌的瘦肉,适合大部分肾友。
10. 每周吃够25种以上食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食物多样要做到每天吃够12种食物,每周吃够25种。
11. 少吃加工食品
不建议吃加工肉,火腿、培根、午餐肉、腊肉、烧鸡等都是加工肉。加工肉一方面含盐多,另一方面制作过程可能产生亚硝酸盐等物质,不建议所有人群常吃。
12. 每天喝够水
一般来说,慢性肾病患者每天饮食中所有的水分,等于前一天的尿液量再加500毫升。也就是说,如果肾友前一天的尿液量为1500ml,那么今天就可以摄入2000ml水。
13. 不憋尿
憋尿不仅会造成膀胱的负担还会使尿液出现倒流回到肾脏,容易引起肾脏受损问题。
14. 保证每日尿量1500~2500ml
正常人平均每天的排尿量1500~2500ml,当排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如果排尿量超过2500ml,则是多尿。不管是多尿还是少尿都要注意肾脏的疾病。
15. 小便时注意尿液颜色
正常人尿的颜色是清亮的淡黄色,如果突然发现尿液颜色发生改变如咖啡色、深茶色、或乳白色、红色等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
16. 晚10点前睡觉
长期熬夜容易导致肾脏功能下降,患者出现尿蛋白增多。尤其是本身存在有各种慢性肾病的患者,熬夜不利于肾病病情康复,而且有加速肾功能恶化的风险。
17. 每天运动30分钟
临床建议未透析CKD患者每周应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积累75分钟的高强度或中、高强度混合运动时间。如果实在没时间运动,每天保证走路30分钟也可以哦!
18. 定期体检
一定要定期检查,包括采血化验、营养状态评估、心肺功能评估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干预,各方面达标有助于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19. 保持好心情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但不开心可能还会影响指标,慢性肾病的发展和转归在很大程度上会明显受到患者情绪及精神状态的影响,例如当一名慢性肾病患者经一段时间辨证治疗后尿蛋白已逐渐下降,病情日趋好转,这时患者突然在情绪上出现波动, 如暴怒、恐惧、悲痛等, 尿蛋白则会迅速增加。
20. 每天吃点益生菌
研究表明,外源性补充复合益生菌可以降低CKD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