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看病理类型,因为每种病理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是看病变是否可恢复,评估治疗价值有多大。
哪些病变可恢复?
肾脏的病变,可分为2类
一、不可逆的
包括:球性硬化、凋亡、脱落、间质纤维化
如果肾脏的不可逆病变很严重,比如球性硬化、间质纤维化超过了50%,一般不可完全治愈,需要终生用药维持。
二、可逆的
包括:增生、增厚、水肿、炎细胞浸润、细胞性新月体、节段硬化、球囊黏连。
这些是活动性病变,表明肾脏细胞仍是鲜活的。
1.增生
包括内皮细胞增生、系膜细胞增生,它们为什么会增生?
是为了更快地对抗、吞噬致病物质——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随血液流动,途经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有通路,二者均能感知到致病物质,并发起反抗。
2.增厚
主要是基底膜增厚,它是肾脏的3层血管壁的中间一层。
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基底膜上之后,基底膜会变厚、吸收免疫复合物。
3.炎细胞浸润、水肿
这是肾脏正在集结反击力量的表现。
我们一听说炎症、发炎,往往认为是一个坏现象。确实,有炎症是因为有致病物质入侵。
其实炎症病变,是我们身体主动发起的,目的是清除致病物质。所以从肾脏的角度来看,炎症是一个好现象,说明肾脏和身体有能力发起反击。如果肾脏已经大面积硬化、纤维化,这样的病变就不会发炎,因为肾脏已经没有反抗能力了。
还有细胞性新月体、节段硬化(不是球性硬化)、球囊黏连等等,都是早期的、可逆的病变。
这些可能性病变发生时,尿蛋白也会漏出。消除尿蛋白后,可逆性病变也可逆转。
如果肾脏的病变,以上述可逆性病变为主,那么在用药治疗、逆转可逆性病变之后,有希望停药——即使仍存在一部分不可逆病变。
毕竟我们的肾脏细胞有2倍的储备量,平时是一半在干活、轮流工作。即使有小部分病变不可逆、永远损失掉了,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肾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