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持续流失往往是发生在肾病早期,不同病理类型的蛋白流失量有一定差异,比如膜性肾病大多是存在大量蛋白尿,多的高达数十克也比较常见,微小病变多数在3.5克以内的。
那蛋白漏出量差异这么大,发生肾衰竭
实际上虽然蛋白流失量不同但是蛋白尿长期存在对肾功能
那么尿蛋白几年不转阴易发生肾衰竭?总体上来说尿蛋白长期存在且流失量大,肾衰竭的风险肯定是越来越高。如果要具体评估还要结合具体的病理类型,以及患者自身的状态。抛开病理类型不谈,如果尿蛋白持续没有控制达标,5年-10年发生肾衰竭风险就很大了。肾功能会有显著的进展。
所以不要小瞧了区区一个尿蛋白+或者尿蛋白1克、2克,对肾小球及肾小管
很多患者留言也有这样的担心,害怕尿蛋白长期不转阴发生肾衰竭!
如何纠正长期存在的顽固性蛋白尿
第一点:及时抑制炎症反应
原发性肾病出现尿蛋白大多是肾脏内存在免疫炎症反应,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到肾脏组织细胞上,引起病变,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通透性增加致使大分子蛋白的流失。因此要保护基底膜必须阻止肾脏炎症反复对肾细胞的攻击。
原发性肾病可以采取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联合控制方案,如肾小球肾炎,一般会在一周左右得到有效控制。继发性肾病则采取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联合控制基础病的同时,去改善肾内压,肾脏血液循环的情况,来恢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根本阻止尿蛋白流失。
但有部分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差,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对免疫的干扰比较大,因此停药或发生各种感染后易出现尿蛋白反复,难以转阴,更难以彻底停药。因此降蛋白同样需要去根本改善自身的免疫情况,提升免疫力,可以采取中医药方案系统的调理。
第二点:恢复改善受损肾小球、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管是肾脏发挥作用的两大组织细胞,它俩的损伤是导致尿蛋白流失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尿蛋白持续流失又会持续损伤它俩,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而要根本去阻止尿蛋白需要及时去挽救肾小球和肾小管,采取中医药方案系统的通过解决两大组细胞缺血缺氧情况,提升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也能转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