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CKD)和尿毒症(ESRD)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慢性肾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长期受损,导致肾脏逐渐失去正常的过滤和排泄功能的一种疾病。慢性肾病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根据肾小球滤过率
尿毒症是慢性肾病最严重的阶段,也被称为末期肾脏疾病。在这个阶段,肾脏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无法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排泄功能。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尿毒症症状,如高血压、贫血、骨质疏松、水电解质紊乱
尽管尿毒症是慢性肾病的最终阶段,但并不是所有慢性肾病患者都会发展为尿毒症。及早发现和治疗慢性肾病,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延缓疾病的进展,可以减少尿毒症的风险。
慢性肾病治疗方式
维持性肾透析和肾移植治疗CKD是有效的,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透析费用大、缺乏供体来源、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大、药物维持花费高、手术费用高等。
干细胞作为当今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为受损组织器官提供了修复再生的可能,这种治疗方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国内的干细胞治疗需在有细胞临床应用资质的细胞工程单位进行。。
此外,干细胞具有突出的抗炎特性和免疫调节功能,修复肾损伤、改善肾功能。研究显示,进行干细胞移植后可改善肾功能和肾小管损伤,减少了肾小纤维化和硬化。
干细胞在临床案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介入技术与干细胞移植的结合。目前干细胞移植方式主要包括静脉、动脉和局部移植,有效、安全的移植方式对治疗CKD具有重要意义。介入技术更高效地将干细胞移植至目标部位,减少细胞在肝脏、肺等部位的分布,更好地发挥干细胞在肾脏中的作用。此外,也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对干细胞进行局部移植。
我国中央财政经费拨款支持干细胞临床研究涉及重症急性肾损伤等多种疾病,并且国家卫健委批准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备案项目。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 肾脏疾病的干细胞治疗:进展与挑战 》文章,描述了全球16项关于干细胞疗法在慢性肾病领域的临床案例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受试者接受干细胞疗法后,其血肌酐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Terg细胞增加、CD4 + T细胞增殖减少,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其中有2例受试者的肾小管炎和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
对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而言,医学研究者已进行了多项干细胞治疗CKD的临床试验,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方面,我国已有2项相关干细胞备案项目经国家批准,说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已得到国家肯定。
案例1:评估注射自体脂肪组织来源的MSCs注射治疗C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员将MSCs静脉注射至6例CKD患者,剂量为1×106/kg。结果显示,6例患者中均未检测到不良反应,干细胞移植1年期间,GFR没有显着降低,尿蛋白
案例2:一项对30例CKD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与对照的临床治疗,结果发现移植后第1、3、6个月,干细胞组血清肌酐清除率明显增高,且2例受试者蛋白尿
总结与展望
目前已有多项临床案例成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改善肾纤维化,提高肾功能,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方面是可行且有效的。相信,随着科学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干细胞或将成为治愈慢性肾脏疾病的一种可行性有效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