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并不是十分明确,考虑主要与免疫因素、遗传背景、药物作用等有关。肾病综合征是一种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好发于老年人。
1、免疫因素:免疫性因素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因素,人体内有一类抗体,可以和肾小球里的半透膜进行结合,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称为免疫复合物。当患者出现免疫功能紊乱时,免疫复合物会在肾小球基膜上沉积,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炎症细胞浸润、凝血级联反应,导致患者出现肾病综合征;
2、遗传背景:研究表明,约20%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常见的突变包括抗核抗体、抗线粒体M2亚基等。基因突变可以破坏肾小球滤膜通透性屏障,导致大量血浆蛋白丢失,出现肾病综合征;
3、药物作用:药物也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因素,常见的药物有抗生素、非体类抗炎药、降压药、糖皮质激素、抗癌药等。若患者长期服用上述药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4、其他因素: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遗传因素、理化因素等也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患者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会导致肾病综合征或加重原有症状。若患者长期受到辐射或理化因素刺激,如放射性治疗、非油炸性食物摄入等,也会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建议患者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过度。饮食方面应注意限盐、限蛋白质摄入量,建议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瘦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