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多囊肾知识

多囊肾就医相关检查及诊断主要标准

时间:2024-02-02 作者: admin22 阅读量: 1 栏目名: 多囊肾知识 文档下载

多数情况下,患者自身无明显症状,有家族史者应自觉入院接受筛查。若出现上腹胀痛、腰背部疼痛、血尿等症状,要警惕罹患该病的可能,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患者可提前准备:

  • 有什么不舒服;
  • 什么情况会加重;
  • 什么情况会好转;
  • 血压多高、肾功能是否正常(血肌酐多少);
  • 父母、兄弟姐妹以及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有没有多囊肾、尿毒症、脑出血等疾病。

诊断标准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诊断标准

可分为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

  • 肾脏多发液性囊肿;
  • 明确家族史。

次要标准

  • 多囊肝;
  • 肾功能不全;
  • 腹壁疝;
  • 心脏瓣膜异常;
  • 胰腺囊肿;
  • 脑动脉瘤;
  • 精囊囊肿。

符合两项主要标准及一项次要标准,即可诊断;若仅符合主要标准第一项,而没有家族史,则需符合三项以上次要标准,方可诊断。

也可根据有无多囊肾病家族史及不同年龄肾囊肿的数目来判断。

有多囊肾病家族史的患者:

  • 15~39岁,单侧或双侧肾脏囊肿数≥3个;
  • 40~59岁,每侧肾脏囊肿数均≥2个;
  • ≥60岁,每侧肾脏囊肿数均≥4个。

无多囊肾病家族史的患者:

  • 双侧肾脏囊肿数>10个且无其它肾内、外疾病。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诊断标准

  • 起病早,多于婴幼儿期发病;
  • 双肾多发囊肿,常伴肝纤维化、胆道疾病。

肾脏和肝脏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及致病基因(PKD1、PKD2、PKHD等)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多囊肾去哪个科室就诊?

肾内科、泌尿外科

多囊肾有哪些相关检查?

医生查体

医生可能需要对患者进行腹部触诊,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质硬的肾脏;囊肿多且明显者,触诊时腹部不平,有结节样隆起。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若血红蛋白降低,即出现贫血症状,提示可能有肾性贫血;若白细胞计数增高,提示存在尿路系统感染等。

肝肾功能

肾功能检测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可以辅助评估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患者肝脏纤维化明显,转氨酶、胆红素、血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等检测可以反映肝脏功能状态。

尿液检查

若尿液中有异常增多的红细胞、白细胞,提示可能有尿路或肾脏囊肿内有结石或感染;如尿中有蛋白质,提示有肾小管或肾小球损害。

影像学检查

超声

该检查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无创伤,花费少,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多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肾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肾实质回声增强。

CT、磁共振成像(MRI)

分辨率高,在囊肿发生出血或感染时,应用价值更大。另外,MRI检查能评估疾病进展速度。

病理检查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合并先天性肝硬化者,肝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特殊检查

基因检测

即分子遗传学检查,能明确异常基因的存在及判断疾病类型,目前广泛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和产前诊断,以及无明确家族遗传史且与其他囊肿性疾病难以鉴别者。常用技术手段为二代测序加一代验证。

多囊肾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多囊肾病需要与其他肾脏囊肿型疾病相鉴别。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发育不良的病变侧肾脏有囊肿,无或少泌尿功能,健康侧肾脏则无囊肿。

该病是婴儿常见的肾囊肿性疾病,存活者多为单侧病变,有双侧病变的婴儿难以长大,上述表现有助于与多囊肾病进行鉴别。鉴别困难时需进行基因检测。

单纯性肾囊肿

又称孤立性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肾囊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为后天发展而来,很少影响肾功能。

本病发病率随增龄而增加,多见于老年人,患者无明显家族史,肾脏体积正常,肾脏囊肿多为单侧单囊,没有肝囊肿等肾外表现,皆可用于与多囊肾病进行鉴别。

也有的单纯性肾囊肿表现为双肾多发囊肿,有时单纯从B超甚至CT、磁共振成像(MRI)也很难鉴别,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获得性肾囊肿

指终末期肾病产生的囊肿,多见于因尿毒症长期透析的患者,无家族史。一般情况下,患者无临床症状,但囊肿恶变率较高,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