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有许多人因为出现血尿、下肢水肿、多尿来医院就诊,医生便会要你去检测尿蛋白,那么检测结果又分阴性(-)和阳性(+),那么他们分别代表什么呢?
尿内出现蛋白就称为蛋白尿,也就是尿蛋白。而正常尿液中也会含有少量的蛋白尿,也就是说,正常人每日滤过的原尿达180升之多,但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后浓缩排出的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约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测不出来的。这个时候检测结果便是阴性(-),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
但是当你尿中的蛋白增加,尿常规便会从中检测出尿蛋白,这个时候检测出来的结果便是阳性(+),那么你该看看是身体那个地方出现了问题。
那么具体在那些情况下会出现蛋白尿呢?
生理性蛋白尿:它是一种轻度(24小时蛋白尿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暂时性的蛋白尿,常常发生在青壮年身上,因为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进食高蛋白饮食之后出现的一种蛋白尿,这个时候检测结果会出现一个加号,但是绝大多数不会有什么影响,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
体位性蛋白尿:平卧时没有蛋白尿,当站立或者行走时便会出现蛋白尿,比较常见于体型瘦高的青少年,据研究猜测可能是因为直立时脊柱前突压迫了某些血管导致。体位性蛋白尿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成年后可能会自行好转,但是也要定期复查,以免出现肾功能的病变。
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往往是持续的,持续的时间都会比较长,经常不能自行缓解,而且尿中的蛋白含量比较多,而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尿常规检查常常伴有血尿、白细胞尿、管型尿,并伴有其他肾脏病的表现,比如高血压、水肿等。病理性蛋白尿常常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和肾血管疾病。
例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或等于3.5g,常伴有白蛋白减少、水肿、高血脂。而肾功能不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受到严重损害,常常会出现尿检异常、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糖尿病肾病由于血糖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导致肾脏受累,从早期出现现微量的蛋白尿过度到大量的蛋白尿,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肾病,高血压患者肾小球的滤过压力增大会导致肾小球的压力增大,就很容易出现蛋白尿,往后甚至还会出现肾功能不全。
简单来说正常人检测尿常规,尿里是不会出现尿蛋白的,尿蛋白一定是阴性(-),而当你的的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这一项是阳性(+)的话就应该警惕是不是因为精神太紧张导致还是肾脏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