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多囊肾知识

4种吓人肾病 肾病有几种哪种最可怕

时间:2024-06-13 作者: admin22 阅读量: 3 栏目名: 多囊肾知识 文档下载

由于肾脏病可能进展为尿毒症,很多肾友可谓是战战兢兢,心理压力很大。

比如以下4种肾病患者,在看到自己的诊断结果时经常是内心一颤:这是什么病?看上去好严重啊!

其实,不用怕它们。

1.薄基底膜肾病

会遗传的肾病往往治疗困难且危害大,而薄基底膜肾病是其中一个例外。

这种肾病在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患者出现了持续性血尿,并且有家族史。到了70年代,研究者才发现:这种肾病患者唯一的病理改变,只是肾小球的基底膜变薄了,没其它幺蛾子。

基底膜是啥?

如图,我们拿一个肾脏来,把它的毛细血管(图中的三个管子)切断:

可以看到毛细血管壁共有三层,基底膜是中间的蓝色的那一层。

基底膜是很重要,但它没有消失,只是薄了一点。有多薄呢?正常人320纳米左右,薄基底膜肾病患者280纳米及以下。

虽然这层膜确实是薄了一点,但它大部分功能还在。就像脸皮薄了一点,虽然不是好事,但也不至于太坏。

长期随访薄基底膜肾病患者后发现,大部分患者没有出现蛋白尿和肾衰竭,无需治疗。仅有少数患者出现了尿蛋白升高、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这部分患者需要治疗。

2.直立性蛋白尿

直立性蛋白尿是躺着的时候尿蛋白排泄正常,而站着(直立)的时候尿蛋白超标,又称为体位性蛋白尿。

直立性蛋白尿是一种良性疾病,不会引起肾衰竭。通常尿蛋白不是很高,定性检查低于2+,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1g。

这类患者无需担心,也无需治疗,每年复查一次即可。

3.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就是核桃,胡桃夹就是核桃夹,如下图:

咱的肾脏旁边,也有这么一个“夹子”。

“左肾静脉”是一根走位风骚的血管。它从肾脏出发,在两根动脉之间巧妙地无伤穿过,且两边都留有空隙。

可是,它也有“翻车”的时候。

如果一个人太瘦,那么两根动脉之间的空隙就会很窄。这时,左肾静脉就可能被夹住,就像上图那个被夹住的核桃。

左肾静脉被夹住后,受到压迫,血流速度就会下降,出现淤血、血尿、蛋白尿、左侧腰痛等一系列症状。常见于青春期的少年,因为生长速度快,体型偏瘦,两根动脉之间的夹角更小。

建议这一类瘦人多吃点,长点肉,让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增加一些,可以缓解血管压迫,一般到二三十岁,自己就好了。

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小部分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左侧腰酸腰疼、乏力、精索静脉曲张等,则需要治疗。

4.肾囊肿

很多患者看到这个词,就自动在脑子里把它和肿瘤挂钩。

实际上,肾囊肿不是多囊肾,也不是肾脏肿瘤,关键在于区分它们。只要确诊了是单纯性的肾囊肿,就不用害怕。

在成年人里,尤其是30岁以上的人里,肾囊肿很常见,年纪越大,肾囊肿发生率越高。这种囊肿的生长速度较慢,也很少影响肾功能。

只有小部分患者伴有肾炎、血尿、蛋白尿,或是较大的囊肿影响了肾功能,才需要治疗。

以上4种肾病,只是取的名字看起来唬人,实际上或是无需治疗,或是治疗后预后较好,不必过于紧张。

如果你的肾病不是这4种,可能要认真对待、积极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