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一般有几种情况:
1. 皮肤过敏:
寻找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接触。如:更换皮肤消毒剂,胶布避免固定点粘贴,避免食物及药物过敏,避免饲养宠物、盆栽等。
2. 皮肤干燥:
冬季洗澡频率不易过频繁,尽量清水沐浴,不用含有化学成分的沐浴液,避免热水洗烫和局部洗搓,沐浴后可少量多次擦拭护肤油,滋润保护皮肤,以保湿止痒。如若瘙痒难忍,要改变抓痒的方式,可用手轻拍打,勤剪指甲,尽量避免搔抓刺激,打破搔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中医治疗可给予中药泡洗,它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通过全身或局部皮肤吸收达到活血、止痒、祛瘀生新的作用。药液温度不宜过高,38℃-42℃为宜,泡洗时间不要过长,20-30分钟左右。中药泡洗可选用地肤子30g、益母草30g、丝瓜络30g、乌梅15g、花椒15g、蝉蜕15g、红花15g、炙甘草30g;中药泡洗2000mL外用。
3. 饮食不当:
饮食有节制,少烟、酒及忌食辛辣刺激、辛辣腥发动风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羊肉、海鲜、辣椒等,避免高磷、高钾食物,糖尿病患者要严格糖尿病饮食并控制血糖。建议选用蒸、煮、炖等方法烹制食物,避免烟熏、炙烤、油炸等。可选用银花枇杷饮:鲜金银花10g,鲜枇杷4个,枇杷洗净,切开去核,捣烂,放入金银花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功可疏风清热,解毒止痒。透析患者少量频服。
4. 透析不充分:
透析充分性不达标可导致毒素潴留,长期不纠正蓄积于皮肤,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瘙痒,皮疹等;从中医角度,脏腑气血阴阳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浊毒内蕴,泛溢肌肤,血虚风燥,湿毒风瘀久羁不去,络脉瘀滞,肌腠失养,治疗上在调整透析方案,提高透析的充分性的基础上,予以中西医综合治疗。
5. 透析并发症:
低钙高磷持续不纠正,继发甲状旁腺激素(PTH)增高。可通过增加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血液灌流的次数增加血磷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