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多囊肾知识

慢性肾脏病的几大发病特点

时间:2024-05-09 作者: admin22 阅读量: 2 栏目名: 多囊肾知识 文档下载

慢性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只能依靠肾移植或透析维持生命,医疗费用极其昂贵,患者生理、心理也深受疾病影响。

1 肾病的高发态势

我们知道,慢性肾脏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造成肾脏损害的疾病,具有病因复杂、症状隐匿、发病率高等特点,伴随贫血、高血压、心血管病变等合并症。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成年人口的10.8%,患病人数约为1.2亿,随着人口老年化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流行,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在未来10年内将保持持续增长。

那么,为什么肾病有如此高发态势呢?

不得不追源到慢性肾脏病的几大发病特点:

隐匿性

第一是隐匿性,当我们心脏不舒服时我们知道是心脏病,但是肾脏病患者患病大部分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容易忽视。

代偿性

第二是代偿性,肾脏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只要肾脏受到的损伤不是很严重,那部分没有受损的肾脏组织就会自动代偿性工作,担负起受损肾脏组织的功能,因而也就很容易瞒天过海。

超负荷性

第三是超负荷性,肾脏既是内分泌器官,是调节血压的器官,又是排解毒素的器官,甚至我们多喝了一点水,多吃了几颗盐,都要经过肾脏精细的排泄,所以肾脏要承担很多任务。

2 肾病的漏诊或误诊

肾病患者最易被误诊、漏诊。患者食欲不好时看消化科,贫血时去血液科,头痛时去神经科,视力下降时去眼科,很少有人想到是肾脏出了问题。等到肾内科就诊时,肾脏剩余的功能已不到正常人的10%,最终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3 肾病的发病和因素

慢性肾病的易患因素主要有:年龄(如老年)、家族史(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蛋白饮食、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泌尿系感染或全身感染、肝炎病毒(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泌尿系结石、尿道梗阻、泌尿系或全身肿瘤、应用肾毒性药物史、心血管病、贫血、吸烟、出生时低体重等。

4 日常生活预防

我们中国人对肾病的误解太过久远而深刻,每每提到肾病,脑海中总是一副凄凉的图景。要么是觉得自己那方面有问题,要么就会想到身体插管子透析!其实很多肾病并不威胁生命,肾病是一类可防、可治、可控的慢性病。

早期筛查

早期筛查:很重要,越来越多的体检中心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包括入伍的体检中增加尿检一项,所以早期尿检加上一个肾功能(检查),基本上就能评价出是否患有慢性肾脏病。

饮食有节:可以说很多肾脏疾病的发生和疾病预后转归都与饮食密切相关,因此要预防肾脏病就要做到饮食有规律性,同时“宜清淡,忌厚味”,避免过食酒肉、油腻、煎炸、辛辣之品,不暴饮暴食。

起居有时:生活起居顺应时令气候的变迁,按照时令气候的变化顺应四时而适寒温变换,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早睡早起,要避免受寒或外感,尤其是在四时气候骤变时,或在既寒又湿的环境中注意保暖,冬季尤其要注意避风寒,夏季勿贪凉纳湿。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然变化规律,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防病治病是十分有益的。

劳逸适当:顺应四时,劳逸兼顾,则形体壮实,脏腑协调,精神愉悦。劳役过度,逆四时变化之规律,往往可以导致肾病的发生或加重。

锻炼有序:运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特征。拥有强健的体魄才可以促使关节活动流利,气血调畅,血脉流通,只有通过自身的体育锻炼,才可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改善内脏的血液循环,使体内损伤部位修复及代谢废物的排除。

定期的去和自己的医生交流病情,动态检测肾功能、电解质、血压、血糖等,按时服药,调整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5 中西结合疗效更佳

近些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中医注重调养,注重人体整个身体机理的平衡调理。当病人患病时,西医治疗是快速见效的方式,而西医产生的毒副作用也在体内沉积。这时候就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而采取中医的调理,来缓解或抵消其毒副作用。譬如,肾病治疗在西医上多采用免疫疫制剂或者激素类药物,根据中医阴阳学说,在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防阳盛耗阴伤津,酿生湿热,此时可佐以滋阴补肾、热利清热的药物保护肾脏。

6 与肾病相伴,过健康人生

对肾病患者来说,尤其是到了肾病中晚期,患者的生理心理、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即使患病,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一样的。帮助患者积极面对肾病,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也一直是我们医护团队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