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数据显示20%-40% 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过低血压。
那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该怎么办呢?
透析低血压的危害
透析中低血压是指在血液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10 mmHg,并伴有临床症状。
可出现头昏、眩晕、烦躁、焦虑、面色苍白、打哈欠、恶心、呕吐、胸闷、心率增快、腹部不适、冷汗,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黑矇、肌肉痉挛、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
为何透析过程会发生低血压?
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由多种原因决定。有研究表明,低血压的发生取决于透析过程中有效血容量减少及血液再灌注率下降,同时和透析液温度、透析液钠浓度、血管弹性及营养状况等密切相关。
1、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透析时当超滤过快或超滤量过多时,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则会出现低血压症状,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后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晕、呕吐、出汗等。
此外,贫血、低白蛋白血症以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过多等都容易出现透析时低血压。
2、透析液相关因素
研究发现透析液温度过高、低钠透析液、醋酸盐透析液等均可促使透析时低血压的发生。
3、血管不适当扩张
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生物不相容性及过敏反应、血管加压素减少等会促使血管扩张不当,导致透析时低血压的发生。
如何降低透析时低血压的发生率?
1、控制干体重
控制干体重,避免透析间期水分增长过多,造成透析时超滤量过大导致低血压。因此,日常饮食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减少进食含水食物,并限制食盐、酱油及各类腌制食品的摄入
2、改变透析模式
低温透析及恒温透析,首先将透析液温度调节至 35-36 ℃,从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其心肌收缩力加强,使其心血管系统稳定;
选择可调钠透析,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为150 mmol/L,在透析 3-3.5 h后可调至138 mmol/L,通过调高钠离子浓度使其晶体渗透压增高,进而稳定血压水平,避免发生低血压.
3、积极治疗并发症
积极处理肾性贫血、严重低蛋白血症,纠正心力衰竭。鼓励肾友坚持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纠正贫血。如经常发生症状性低血压,也可在透析过程中输入血、血浆制品、白蛋白等,以便血容量增加,避免过低血压发生。
4、合理应用降压药物
在透析当日停服降压药1次或减少降压药物量,采用短效药物为宜,对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高血压需临时给药时,也需从最小剂量开始使用,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加大剂量。
透析时低血压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我们应根据个人的发病特点,具体分析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