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多囊肾知识

6类肾病类型以及严重等级

时间:2024-04-08 作者: admin22 阅读量: 3 栏目名: 多囊肾知识 文档下载

同样是慢性肾病,有些肾病类型发生尿毒症风险很小,而有些病种发生几率就非常大,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病理类型起到决定性作用,占到50%,剩下的50%就包括各种症状、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用药适应程度、免疫机制、遗传、环境等等因素相关。

肾病发生尿毒症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我总结下面这几种是风险比较高的,一般如果早期重视去治疗还可以预防尿毒症,但如果耽误了没有及时对症对因用药治疗,病情则会进一步恶化发展,就要小心尿毒症来偷袭了。
大致分了三种类型:
尿蛋白居高不下类型:
蛋白尿是影响慢性肾病发展全过程的一项指标,早期出现如果不及时控制打败奥,5-10年有进展肾衰竭的风险。中后期如果仍然有1克以上蛋白尿流失,说明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还在持续发展,没有得到根本的控制,此时尿毒症进展速度加快。
01尿蛋白流失比较典型的两类肾病一、肾病综合征(尿蛋白易反复类型)
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症状“三高一低”大家都知道排在首位的就是大量蛋白尿,其次是高度水肿、高血脂症以及低蛋白血症。
蛋白尿是比较典型的,比较常见的类型包括膜性肾病、微小病变以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这三类肾病也是尿蛋白易反复的类型。
初期病情的进展主要与蛋白尿相关,一般早期存在一定自愈性且没有明显肾功能损伤,主要是肾脏内免疫炎症,以及病理性损伤明显,包括足细胞、上皮细胞、系膜细胞损伤,肾小球局部硬化以及肾小管的轻微损伤。
病理的发展以及免疫炎症的存在是蛋白尿反复的主要原因。
所以避免蛋白尿反复引起的肾小球持续性硬化进程,需要重视病理损伤的改善以及免疫炎症的抑制。
应对策略:一方面是规范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来抑制肾脏内免疫炎症,先阻止蛋白大量的流失,把蛋白尿水平降到较低阶段。另一方面是联合中医药调理自身免疫情况,提升抑制炎症的能力,杜绝反复的问题。

二、IgA肾病(尿蛋白始终不达标类型)
这里我们把IgA肾病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这类肾病的预后结果千差万别。有些患者早期控制的好没有明显进展,用药比较敏感一直保持蛋白尿稳定,数十年没有肾衰竭,终生也没有发生尿毒症。但有些患者早期蛋白尿总是反复不代表,远超过安全范围导致几年就出现了肾功能衰竭,最终进入尿毒在透析阶段。
这个病情预差异大,尿蛋白是其中影响因素之一,肾小球硬化对蛋白尿的反应非常大,所以说早期一定要重视蛋白尿以及尿潜血的控制。
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到对1克以内达标,要远离肾衰竭最好是控制在0.5克以内。
应对策略:IgA肾病的治疗同样是要控制免疫炎症为主,恢复受损肾小球为辅,除了激素类药物,可以联合降压药包括沙坦普利类药物,以及中医药坚持调理会有不错的效果。

02遗传性疾病,基因问题类型三、多囊肾(基因突变问题)
多囊肾这类肾病很典型,是存在明确的基因突变的问题,要解决基因的问题是比较难的,也是世界性的难题。分为两种情况是婴儿时期就出现的多囊肾,还有是成年后开始逐渐出现症状。第一种情况很少见,多发的还是成年型多囊肾。
应对策略:
多囊肾的治疗要重视防治结合,一方面有明确多囊肾家族史就需要重视预防,每个人发病年龄不同。
多囊肾虽然是基因遗传疾病,但如果能重视提升自身免疫力,减少日常对肾脏的刺激,比如减少感染、血液疾病的发生,还有肾结石、肾盂肾炎等这些情况对肾细胞的刺激,避免激活肾细胞异常的情况,可以延缓多囊肾发病时间。20岁发病和60岁发病预后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就是治疗。多囊肾发现后通常是建议不超过5cm以观察为主。观察期间不做治疗我是不建议的,因为囊肿发生后无非两个情况,一是维持住大小缓慢增长或不增长,二是增长速度特别快。那么我们在等囊肿发展到5cm这个时间什么都不做无疑是浪费治疗时机和时间。
囊肿发现初期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消除炎症刺激以及囊内液为主,可以采取中医药调理,延缓囊肿增长速度来减轻肾脏内压,降低肾衰竭风险。
如果是已经出现了肾损伤肌酐升高,需及时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促进毒素代谢,避免引起严重并发症。
四、狼疮性肾炎
之前就有患者问过我,说王主任,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吗?虽然说这类疾病是免疫系统性疾病没有明确是遗传性疾病,但好发于女性,相比于其他肾病类型来说,对家属有狼疮病史的,个人发生风险也比较高。
狼疮性多数发展到5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肾损伤,初期也是存在蛋白尿和血尿的典型症状。
应对策略:往往很多人进展速度快,发展到肾衰竭,是狼疮非常活跃没有控制好,又出现了免疫炎症加剧肾损伤,所以需要加强对肾脏免疫抑制剂的对炎症的控制,修复改善硬化肾小球。同时提升自身免疫力,联合中医药方案长期调理,同时改善自身免疫能力,可以有效抑制炎症的。建议是联合中西药方案,联合起来外治内服对保护肾功能更有益。

03继发性肾病(高血压糖尿病跑不了)五、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发生主要是长期血压高引起肾内压高,导致肾细胞缺血缺氧,引起肾功能损伤下降。
治疗策略:控制稳定血压,把肾内压打下来,维持全身血液循环正常,肾功能损伤自然也就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易出现蛋白尿肌酐高这些肾病症状就需要对症治疗了。
六、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长期高血压引起了血流动力异常,导致肾小球出现高滤过高灌注的情况,与高血压肾病类似,需改善血流情况,稳定血糖,保护好肾小球。
治疗策略:降糖降压降蛋白,改善肾脏细胞的内环境,这两类肾病一定要早期就重视起来,别拖到晚期,尿毒症透析的风险非常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