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与肾衰竭是对我国居民生命健康有着极大威胁与困扰的疾病,不同种类的肾病肾功能恶化都可能发展到肾衰竭。积极筛查并干预肾功能异常对于维护肾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是所有类型肾病的统称,详细来说是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以上基本上可以诊断。相对来说还有一些尿液与血液相关指标可以辅助判断肾病的发生。尿液指标更为敏感,可作为早期判断的重要依据,包括尿常规中尿蛋白、尿潜血异常,还有尿沉渣异常等等。血液指标往往是在肾损伤后出现异常,包括肌酐、尿酸、尿素氮等等。对肾脏进一步组织结构的检查,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还有肾脏形态大小以及影像学各方面检查。检查是层层递进的,基本上尿液异常就可以判断肾炎、肾综的情况,建议大家首先重视尿液指标。
2" target="_blank">2、尿蛋白异常有什么危害?——蛋白在人体血液中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蛋白质也是日常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从尿液中漏出来则就成为了“坏东西”,是损伤肾脏的“坏物质”。蛋白尿是大家必须关注的一项指标。尿液中蛋白流失的多就意味着血浆中蛋白减少了,导致低蛋白血症,还会继发严重水肿、高血脂症的问题。3、为什么尿蛋白必须要重视,要高度关注?——尿蛋白指标越高意味着蛋白流失的越多,肾脏内免疫炎症异常活跃,同时肾小球及肾小管发生了硬化、纤维化的情况,是肾脏损伤的开端。如果不及时处理抑制炎症,修补肾脏细胞,肾脏组织结构,肾衰竭的风险也就迅速升高。尿蛋白是影响慢性肾病预后,加速肾衰竭的重要指标,不论是肾病早中晚期都需要重视。
4" target="_blank">4、哪些人肾衰竭风险高?——以下这些人肾衰竭隐患高:1)已患有高血压10年以上的患者;2)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的患者;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特别快(每年下降超过4个单位);4)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病理类型差的患者(多囊肾后期、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后期、系膜增生性肾病等等);6)双肾早期萎缩,且伴有其他慢性病比如心脏病、肝病等等。相对来说自身情况比其他患者差一些,病情恶化的风险就会高一点,更要重视调理和治疗。
5、如何对待血生化肾功能化验指标?——血生化检查中肾功能的指标,主要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酸三大项目。其中任何一项指标升高都需重视肾功能损伤的情况,但通常是三个指标同时升高或至少两项异常。
其中血肌酐占据了“头部”位置是反应肾功能损伤的主要指标之一,且不同水平对应着慢性肾病的不同的分期。
肾病1期,肌酐升高不明显或者没有异常,肾病2期开始有一定异常,肾病3期明显升高,肾病4期发展到肾衰竭阶段则在400以上,尿毒症期阶段则在700以上。
肌酐值反应的是肾脏损伤,肾功能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后血液内毒素水平蓄积情况,毒素水平越高发生尿毒症的风险越高。肾脏的代谢负担越重,反过来也说明肾脏损伤的越严重,毒素排不出去了。通常肾衰竭阶段尤为明显,此时为避免更多毒素并发症出现,需要抓住时机去进行排毒,恢复肾功能治疗,改善肾脏血液循环情况,而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6、肾衰竭的治疗用药包括哪些?——肾衰竭是长期发展的阶段,从肾功能损伤那一刻开始肾脏就开始衰退了。
应对肾衰竭需全面系统的用药,包括修复药物(中医治疗为主,改善血液循环来修复受损肾细胞)、护肾药物(沙坦普利列净类等等)、对症药物(利尿剂、降压药、改善电解质)、补益药物(百令、金水宝等等),联合这些药物,取之所长补其缩短是稳定病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