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多囊肾防治

蛋白尿的五大误区和真相

时间:2024-04-02 作者: admin22 阅读量: 2 栏目名: 多囊肾防治 文档下载

蛋白尿,是肾病患者主要的异常表现。同时,蛋白尿也是引起尿毒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肾病治疗期间,肾友们对蛋白尿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和误区。

下面整理了关于尿蛋白的5个常见误区和真相,看看哪些跟你了解的不一样。

1. 蛋白尿没了=肾病治好了

真相:蛋白尿的多少,与肾脏病变的轻重不一定总是平行。尿蛋白没了可不一定代表肾病就好了。

肾脏病变的轻重,要结合蛋白尿多少、肾功能、肾脏病理以及全身情况等综合判断。有的人尿蛋白不是很严重,但是可能肾脏功能已明显减退。而有的人可能是由急性或慢性间质性肾炎引起的蛋白尿,或者高血压性肾损害,即使肾脏损害已经十分严重,尿液中的蛋白尿也往往很少。因此,切勿因蛋白尿不多就疏忽或未及时就医。

2. 无水肿和任何不舒服,尿蛋白不会多

真相:大量蛋白尿时,可引起下肢、眼睑等部位水肿。但是需要注意,少量或中等程度蛋白尿,甚至部分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并没有出现水肿或其他不适。所以要想知道蛋白尿水平,还是需要定期检查,而不是等发现水肿或者感到有不适的时候。

3. 蛋白尿不痛不痒,不用管

真相:肾病最可怕的就在于“早中期症状少,不痛不痒”,除了部分患者尿里泡沫多,或眼皮肿、下肢肿这些症状以外,蛋白尿能给身体的警示症状很少。这导致很多人认为不痛不痒没关系,蛋白尿得不到有效控制,引起肾功能恶化。

由于生活模式、环境等各方面影响,慢性肾病是我国的高发病,每10个人就有1人是肾病,而知道自己患病的人数只占其中10%左右。大部分肾友,早期唯一的表现仅仅只有尿蛋白,而没有肾功能的损害,因此症状很少,必须依靠体检才能发现。

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肾脏健康检查,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长期用药、肾病家族史、早产等高危肾病人群更要重视。每年检查一次尿检、血肌酐,发现问题及时看医生。

4. 管好尿蛋白全凭用药情况

真相:药物治疗并不是全部,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感冒、拉肚子、劳累、怀孕,都可能会导致尿蛋白复发或是加重,所以药物治疗和生活管理一样不能少。最近感冒高发,朋友们一定要做好防护。

5. 治蛋白尿,必须用激素

真相:并不是所有患者的尿蛋白,都应该使用激素。比如有的患者,慢性病变为主,硬化、纤维化占多,而活动性病变占少,那么,加用激素,不但不能有效控制尿蛋白,还要承担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再比如,一些肥胖性肾病的患者,加用激素后体重增长明显,不但不会让尿蛋白好转,还可能恶化。

所以,该不该用激素,不是一个尿蛋白指标就可以决定的,需要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以及肾穿刺病理,才能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