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尿酸“失控”的5大错误!大多数人都在犯,痛风,“痛不欲生,来去如风”。我国痛风整体患病率1.6%,也就是说大约2200万国人在饱受痛风的折磨。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简称“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都会导致血液中尿酸含量升高。高尿酸是痛风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提出,长期控制好尿酸水平,是痛风患者治疗的关键。实际上,80%痛风患者尿酸处于“失控”状态,主要因为这5个错误做法:
1. 只忌口,不治疗
“海鲜加啤酒,痛风跟着走”,很多人认为痛风完全是吃出来的,所以只要管好嘴,尿酸就能降下去。
其实不然,人体血液中约20%的尿酸,是来源于外源性嘌呤食物的摄入,其余将近80%的尿酸,是人体自身代谢所产生的。
即使不吃不喝,尿酸照样会产生。除了代谢环节异常,如果排泄环节出现问题,即便严格忌口,尿酸也会不降反升。
2. 不痛了就停药
很多患者认为,不痛了就可以停药。但症状没了,不代表代谢能力恢复。如果没调好代谢就停药,相当于治标不治本,一停药就反弹,导致痛风反反复复,没完没了。
3. 降尿酸急于求成
有些患者为了能快速将尿酸值降下来,一开始就服用大剂量药物,但尿酸水平急剧下降会诱发溶晶痛,不利于控制病情。
正确做法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尿酸下降情况逐渐增加用药量。
4. 完全忽视复查
痛风或降尿酸治疗的药物大多会带有一定副作用,定期到正规医院检查尿酸水平和肝肾功能,能方便医生判断治疗是否有效、肝肾功能是否损伤,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另外,建议肥胖者、中老年人等痛风高危人群,每月测一次尿酸指数。
5. 缺乏饮食指导
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不仅要进行低嘌呤饮食,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同时也要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饮食结构,再加强两点注意:避免喝酒和高糖饮食、适量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