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CRF)就是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肾功能损害,通俗来说,就是肾脏不工作了,不能排尿和过滤体内的毒素,需要通过透析或者肾脏移植来缓解决,这也是目前仅有的可行方案,但长期的透析容易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同样肾脏移植的排异反应也是患者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成熟,通过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了治疗慢性肾病的新选择,可改善、延缓甚至逆转慢性肾衰竭的病情发展。
干细胞:肾衰竭的新希望
慢性肾病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修复损伤的肾脏组织。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常被称为“万能细胞”。
Msc移植入体内后,msc会自动转移到受损伤的肾脏病灶,分化生成所需的各类细胞,从而达到修复肾脏固有细胞、恢复肾功能、重建肾脏血液循环
、阻断和逆转肾脏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msc肾病过程中也证明了Msc输注后对肾脏功能具有良好的修复和重建作用。
2009年国内报道一例29 岁男性患者, 6 岁时确诊1型糖尿病,2001年出现肾功能异常,诊断为“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遂开始血液透析,约3次/周。
在行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门静脉置管术后,次日及第三日分别给予施行成人胰岛及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肝内移植术。
治疗后,患者肾功正常,生命体征正常,血糖控制平稳,胰岛素用量减少了近40单位/天。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较移植前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