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肾友是尿蛋白高,有的是血肌酐高,还有的二者都高。许多肾友弄不清楚:
尿蛋白和血肌酐是什么关系?先降哪个?
1.尿蛋白高,推动血肌酐升高
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像是一层带有网眼的筛子,把多余的、体积较小的水分和废物筛出来,把有用的、体积较大的蛋白质留住。
当肾小球遭受免疫复合物的攻击时,这层筛子的网眼被破坏、变大,尿蛋白就会漏出来。
尿蛋白从肾小球漏出后,途经肾小管,打击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的肾间质,使其纤维化、萎缩。
球管均受损,肾脏的滤过能力便下降,发生肾衰,此时血肌酐升高。
所以,尿蛋白高是血肌酐高的原因,血肌酐高是尿蛋白高的结果。
2.在没有尿蛋白的情况下,肌酐可以单独升高
尿蛋白是肌酐异常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原因。
大部分致病因素首先攻击肾小球,但也有部分致病因素首先攻击肾小管和肾间质。
比如肾毒性药物、重金属、有机溶剂等等肾毒性物质,高血压,高尿酸,脱水等等,首先是肾小管受损、丧失功能。这种情况下,肾小球这层筛子还没来得及破损、漏蛋白,就被肾小管牵连,发生硬化,最终什么都漏不出来了——无论是不该排出的尿蛋白,还是应该排出的水分、肌酐等等,什么都漏不出来了,肌酐会很高。
这种情况,尿蛋白从始至终都只有少量,直到尿毒症也不会有明显的水肿。
3.尿蛋白高,和血肌酐高,哪个更严重?
主要是看导致病情发展的主因是什么?
如果尿蛋白迁延不愈或反复复发,同时肌酐只有轻度升高,那么导致病情发展的主因是尿蛋白,尿蛋白高更严重。
如果尿蛋白较少,同时肌酐已经达到了200以上,那么导致病情发展的主因是肾衰自身的进展以及并发症的侵袭,这时候肌酐高更严重。
有人认为尿蛋白高代表肾炎、肌酐高代表肾衰,所以肌酐高比蛋白尿更严重。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忽视了未来的病情发展趋势。诚然,肌酐高说明肾病已经进展到了较晚的阶段,但我们不仅要看目前所处的阶段,还要看未来病情的结局。尿蛋白没控制住的情况下,即使肌酐暂时正常,未来也很可能走向尿毒症,这比轻度的肌酐升高更严重。
打个比方,100个人里,70个是血肌酐高更严重,30个是尿蛋白高更严重。这70个人,不能代表余下的30个人。
4.尿蛋白和血肌酐,先降哪个?
降低尿蛋白和血肌酐可同时进行,无需分先后。
尿蛋白是病情发展的主因之一,必须尽早控制住,才能阻断肾衰进程。
血肌酐升高一旦超过了3个月,便会逐步向慢性的、不可逆的进行转变,时间越长越难降,也必须尽早降下来并稳定住。
而且一些药物,兼具降低尿蛋白和血肌酐的作用。所以尿蛋白和血肌酐都必须尽早控制,无先后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