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率过滤一般都是用内生肌酐清除率代替的,检查方便,经济(血和尿同时检测),但是和真实的GFR还是有差距的
一般人到了四十岁之后,本身GFR是会每年下降的,但是对于有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GFR的下降速度比正常人就快了,其实肾内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慢这个衰减,要想彻底阻拦他,目前是没有好办法的,因为到了尿毒症期,也就是GFR小于10的时候,就需要血液透析了(对于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不予讨论),所以这个指标对于疾病早期的诊断而言意义可能不是很大,因为肾脏有强大的代偿能力,你看到就算只有一个肾的人也能活的好好的,早期肾脏损伤的时候GFR并不一定有变化,而且对于糖尿病肾病而言,初期GFR可能还会增高。
微球蛋白,包括a1和β2,血和尿中的意义不太一样,血中的话炎症、肿瘤、系统性疾病都会高,而对于尿液而言,这类的升高可能代表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损伤,NAG是小管上皮细胞含量多,尿中NAG的增高提示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当然也会影响到了重吸收功能。
免疫球蛋白则是大分子蛋白,肾脏科中选择性尿蛋白和非选择性尿蛋白的区分,就是前者是IgG和白蛋白同时在尿中出现,后者则是仅仅有白蛋白,前者的意义是说明肾小球分子屏障已经损伤,后者可能是小球电荷屏障损伤,前者的病情较后者更重。其实还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类的指标,也是表示肾脏高凝及重吸收障碍的。至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微量白蛋白,都是针对肾脏病小球损伤后小便尿蛋白到底有多少的一个定量检测。
所以题主说题主家人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史,担心累及肾脏而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其实最最根本的就是控制好原发病,也就是说高血压和糖尿病,他们本身就会对全身多个系统器官造成损伤,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治疗。初期检测太多的那些肾脏指标,每次去复诊都做一套又麻烦,性价比又低,所以门诊常规的肾功能、尿常规做一个筛选性质的,发现有问题,再做深入的检查才是遵循了适合的诊疗过程,所以定期随访肾功能、尿常规是有意义的,而进一步的检查等到发现了问题再查好了,你不怕麻烦,那也随你。
门诊上很多病人一查肾功能肌酐一千多,尿蛋白4+的,都是没有控制原发病,没有定期随访的,真到了肌酐增高、GFR下降、大量尿蛋白,说到底,那时候查什么指标都是徒劳,肾脏损伤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