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的替代疗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结肠透析、肾脏移植。
那么这几种替代疗法该如何选择呢?
今天饭饭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尿毒症患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替代疗法~
01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利用体外循环,把血液引到体外透析机,达到清除毒素和水分的目的。主要清除小分子毒素。需要置管或造动静脉瘘,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大。
频率:一周2-3次。
时长:每次4小时。
费用:每次450元左右,每年14万左右。
优点:
① 高效。血液透析在短时间内就能清除毒素和水分。在临床上对于高钾血症、药物中毒、肺水肿、急性心衰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非常好。
② 方便。血液透析无需个人操作,全权交由医护人员负责。一周只需要来医院2-3次,每次4个小时透析治疗。患者家属只需把患者送到医院,透析治疗结束后,就可以把患者接回家。
缺点:
① 不好排。患者人数多,透析机位紧张,不好排上血液透析。
② 需要来医院进行透析治疗。故应考虑患者住处交通的便利性。
③ 与社会脱节。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透析治疗,每次透析治疗4小时,可能会影响工作,进而脱离社会。
④ 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大。需要患者有较好的心脏功能。
⑤ 不利于保护残余肾功能。很容易在短期内让患者尿量急剧减少。
⑥ 存在血管通路相关的风险。血液透析需要置管或造动静脉瘘,存在血管通路相关的风险,比如出血、感染、内瘘狭窄,血栓形成等。
⑦ 造瘘后的二次损伤。血液透析造动静脉内瘘通常选择非惯用手,从远心端到近心端造瘘,以避免造瘘后造成的二次损伤。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脱水过多、血压偏低和腹泻、食纳差等状况下,容易发生闭塞,需要重新造瘘,长此以往,会导致可造瘘的血管越来越少。
适用对象:
① 患者经济条件足以支撑血液透析。
② 患者心脏功能较好。
③ 患者无血液透析禁忌症。
④ 患者肾功能完全丧失。
⑤ 患者出现腹透并发症。
⑥ 患者能耐受手术。
02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的半透膜功能,通过置管,往腹腔放不同浓度的透析液,以清除体内毒素和水分。主要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对心脏影响小,但增加腹腔感染风险。
频率:一天四次。
时长:每次4小时(注入和放出腹透液是20分钟左右,但不影响下床活动)。
费用:每年8万左右。
优点:
① 有利于保护残余的肾功能。腹膜透析对肾脏血液灌注影响较小,治疗过程中不会造成肾脏缺血,有利于保护残余的肾功能,进而有利于保持尿量。
② 有利于保护有限的血管资源。血液透析造动静脉内瘘通常选择非惯用手,从远心端到近心端造瘘,以避免造瘘后造成的二次损伤。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脱水过多、血压偏低和腹泻、食纳差等状况下,容易发生闭塞,需要重新造瘘。长此以往,会导致可造瘘的血管越来越少。腹膜透析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③ 有利于保护心脑血管稳定性。腹膜透析是最接近生理状态的透析方式,过程中没有血流动力学、体液容量和生化的骤变,从而减少因内环境不稳定而产生的透析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有助于保护心血管的稳定性,是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老年患者首选的透析方式。
④ 培训后可家庭化。腹膜透析可居家治疗,操作方便,时间灵活,无需频繁到医院。
⑤ 对工作影响较小。腹膜透析可居家治疗,无需特殊设备,透析时不卧床,可以正常上班,对工作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融入社会,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
⑥ 治疗费用相对低。相对于肾脏移植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缺点:
① 增加腹腔感染风险。对于既往有腹腔手术史、广泛肠粘连、晚期妊娠、腹腔内巨大肿瘤,及多囊肾患者,不建议行腹膜透析。
② 透析频率高。常规的腹膜透析每天需要换四次液,早上、中午、下午、睡前各换一次,每次注入和放出腹透液20分钟左右,且需自行操作,对个人或家属来说,操作压力大。
③ 需自行操作。如果患者没有自理能力,或没有能力操作,需家属或请专人帮助。
④ 对家庭卫生条件要求严格。由于腹膜透析需要居家进行,对于患者家庭卫生条件,以及规范无菌操作要求严格,否则极易合并腹腔感染,导致腹透失败。
适用对象:
① 患者经济条件无法支撑血液透析。
② 患者排不上血液透析。
③ 患者心脏功能不好,不能做血液透析。
④ 患者无腹膜透析禁忌症。
⑤ 患者家庭卫生条件达标。
⑥ 患者掌握腹膜透析操作技术。
⑦ 患者不方便频繁去医院。
⑧ 患者肾功能没有完全丧失。
03 结肠透析
结肠透析:利用体内结肠的内表结肠膜,也是一种半透膜,往结肠内注入不同浓度的透析液,达到清除体内毒素和水分的目的。主要清除中大分子毒素。
频率:每周4-5次。
时长:每次1.5-2小时。
费用:每次400元左右。
优点:
① 充分清除肠内毒素。结肠透析能够在治疗同时,进行全结肠清洗,充分清除结肠内的粪便、毒素,减少结肠黏膜对肠内有毒物质的重新吸收,减轻肾脏负担。特别是对于小儿、老年人便秘,及消化道出血,合并肾功能衰竭者,起到一举多得的治疗作用。
② 无需手术且操作简单。结肠透析利用结肠内膜的半透膜特性,往结肠中注入透析液,并根据中医的辩证分型,将中草药汤剂加入到透析液中,能清除体内中大分子毒素和水分,使BUN和C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或上升速度减慢,延缓肾脏病进展。
③ 治疗费用相对低。结肠透析是几种替代疗法中费用最低的,对于经济承受能力低的患者来说,是相对不错的选择。
④ 适用范围相对广。结肠透析禁忌症相对较少,对于身体条件不适合做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患者、以及小儿肾衰患者,可以选择结肠透析治疗。
⑤ 不容易感染。结肠透析无创,相对而言不容易造成感染。
缺点:
① 效果相对差些。结肠透析清除肌酐的效果较差,只适合肾功能损害程度较低的轻型尿毒症患者。对于严重的尿毒症患者,建议选择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② 有腹痛、腹胀的风险。结肠透析需要先清洁肠道,反复将大量溶液输入肠道,造成腹压增加,或刺激肠道,促进肠道蠕动,使部分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
③ 有出血的风险。大量溶液的刺激,及肛管的摩擦,常使痔疮或肠壁黏膜破损,进而造成出血,甚至因穿孔而致出血。因此不适合严重内痔、肛裂、人工肛门患者。
④ 有肠穿孔的风险。肠穿孔是结肠透析过程中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以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肠内代谢产物可能全部渗透到腹腔引起感染。
适用对象:
① 患者经济条件无法支撑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② 患者排不上血液透析。
③ 患者心脏功能不好,不能做血液透析。
④ 患者不能耐受手术。
⑤ 患者无结肠透析禁忌症。
⑥ 患者为小儿肾衰患者。
04 肾脏移植
肾脏移植:通俗的说法又叫换肾,就是将健康者的肾脏移植给有肾脏病变并丧失肾脏功能的患者。
优点:
① 效果最佳。肾脏移植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成功的肾脏移植可以使患者免除透析的必要,且成功移植一只肾,能提供比透析多十倍的功能。
② 生活质量高。移植患者与透析患者相比,所受的限制更少,生活质量更高。
缺点:
① 肾源紧缺。由于肾源的稀缺性,等待肾源时间长,需配对,只有极少数患者能选择肾移植,而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肾移植往往不作为首选方式。
② 需考虑是否耐受肾脏移植手术。有肾脏移植禁忌症的患者不宜选择肾脏移植。
③ 终身服药。术后需使用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以预防移植肾被排斥。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④ 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肾移植动脉狭窄是肾脏移植术后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临床一般表现为术后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
⑤ 移植肾并非一劳永逸。移植肾不是永动机,比较年轻的肾脏移植患者一生中可能需要多次移植。
⑥ 更高的感染风险。肾脏移植患者具有免疫抑制,比正常人有更高的感染风险。
适用对象:
① 患者经济条件足以支撑肾脏移植手术费用和后续相关费用。
② 患者无肾脏移植禁忌症。
③ 找到合适的肾源。
05 结语
尿毒症患者最终选择何种替代疗法,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综合考量,以利于自身病情和减少并发症为原则,切忌随波逐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