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6项指标是关乎肾功能情况的黄金指标,控制稳定对肾脏大有裨益!
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新的“三剑客”
检查过程必看的肾功能三项即三指标:血肌酐、尿酸、尿素氮,如果三项指标均升高提示肾功能损伤,需进一步明确损伤程度。
它三个是老牌的肾功能“三剑客”,如今医疗检查技术的进步,还有一些指标更加敏感,比如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还有一些尿液指标等等。
1、血清胱抑素 C(CysC)
前几天我发布了一篇肌酐和胱抑素 C联合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文章,让不少肾友大开了眼界。因为有很多人抱怨单纯肌酐值估算肾小球滤过有时候真的不是很准确,就很容易耽误病情。加入了胱抑素 C之后,增加一份保障,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方面也更加全面有效。
胱抑素 C与肌酐不同,它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同样是经肾小球的滤过后由肾小管重吸收,所以是反应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比肌酐来说,受到肌肉、饮食、性别等影响非常小,所以衡量更为准确。研究表明,在肾小球损伤不严重出现轻微病变时肌酐没有明显升高,胱抑素 C可有不同程度升高,提示肾功能的损伤。
此外在急性肾损伤后,它也比肌酐更快一步释放出信号,所以不论是慢性还是急性肾损伤都要多关注它一点。
2、尿微量白蛋白
相比尿常规中的尿蛋白指标和尿蛋白肌酐比,微量白蛋白尿更加敏感,白蛋白是血浆蛋白中的一类,肾小球几点寂寞损伤后,它是非常敏感的一类蛋白会受损出现,比如糖肾、高肾都看它,就可以发现肾小球损伤了。
而其他原发性肾病由于病理损伤活跃,一般出现蛋白尿至少在150mg以上,多数在1克以上。所以如果早点评估肾小球损伤的情况,这项指标要早点查查。改善肾功能也要重视这项指标的控制,这项指标正常通常一般更有助于肾小球恢复。
3、尿转铁蛋白(TRF)
该项指标也是尿蛋白中的一项成分,早期出现肾损伤后,除了微量蛋白尿这项指标也会出现轻微升高,如果丢失量小可能24小时尿蛋白升高不多,但它也会先升高。正常情况它不会经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如果出现了提示基底膜必然损伤了。
所以要提升修复改肾小球滤过功能,要关注重视这三项指标,改善恢复肾小球滤过屏障,重视指标的好转是关键。
反应肾小管损伤的“三剑客”
肾脏的两百多万个肾单位,主要发挥作用的除了肾小球还有肾小管,二者互相起到作用,缺一不可。
一般损伤二者同时发生或者单一发生。反应肾小管损伤的指标主要有4项:
4、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
这两项指标大家也经常在化验单看到,反应的主要是肾小管的损伤。有些患者早期没有尿蛋白,但是有单纯肌酐升高,一般需要排查肾小管损伤,它俩个很有说服力。
虽然这两项也有“蛋白”的字眼但是它俩的流失量初期加起来比较少,尿常规尿蛋白不一定有异常。随着肾小管持续损伤,肾小球也受到影响此时尿蛋白可能会有异常。
5、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对于这项指标通常是肾功能检查必要的一项,从化验单上看离着“老三剑客”有点近。当机体发生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升高,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下降。
这项蛋白是由肝脏合成,所以说如果出现异常不仅是肾小管损伤,还要警惕肝功能损伤。
6、肾损伤因子-1(KIM-1)
这项指标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他的全称是 I 型跨膜糖蛋白是肾损伤的标志性损伤物质。用于鉴别诊断肾小球、肾小管损伤。但由于它在肾损伤没发生时完全不存在异常,所以不用它来判断肾损伤,相比于尿蛋白、潜血这些指标没那么活跃。
但是如果不缺分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类型,就需要来检查它了。
这六项指标如果都能稳定住,那么肾衰竭进程就能够得以阻断,所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指标,大家在治疗过程中也要尤其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