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项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牵头的慢性肾脏病调查结果在《柳叶刀》上发表,调查对象涵盖中国13个省市5万名18岁以上成年人口。结果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患病总人数达约1.2亿,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肾脏病。
该项调查结果远远超出研究者的预期,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因为肾脏不像心脏那样时刻通过跳动被主人感知到它健康与否,也不像胃会因过饥过饱而使主人感到不舒服,它在体内默默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过滤并清除代谢产物,再加上肾脏本身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所以大多数肾脏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致使肾脏疾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诊治,肾功能逐步恶化,临床上约有20%的肾病患者首次就诊时病情已到晚期,只能依靠终身透析维持生命。
其实在日常体检中发现肾功能异常的现象数不胜数,并且大多数患者自己也感到很震惊,觉得自己平时身体健康,为什么突然就被检查出肾脏疾病。鉴于慢性肾脏病发病隐匿性,发病日益年轻化等特点,这种疾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其实,当肾脏出现损伤时,人体是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的,如果能够引起我们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预防疾病进展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有哪些危险信号提示我们应该警惕肾脏疾病呢?
1、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脸部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提示可能是肾炎。但是因为身体健康的人也可能因为喝水过多或者睡眠不好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大多数人并不会在意。
2、小便时泡沫多,且长时间不消失,这种现象表示蛋白尿的存在,蛋白质从肾脏“漏”到尿里,导致其表面张力变化,从而易于形成泡沫。
3、肉眼见尿液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一般可持续数日以上,提示尿液中可能有红细胞或者白细胞,这是肾病的主要指征。
4、尿量过多或过少:健康人每日排尿次数约4-6次,尿量约1500ml。如果没有发热、大量出汗、大量饮水等,小便量出现骤减或陡然增多时,就应到医院检查,查看是否为肾脏病变。
5、夜尿增多:正常人在60岁以内一般不应该有夜尿。如果年轻人睡前并没有大量饮水,仍每夜出现夜尿,很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
6、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食欲减低、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当肾功能出现问题时,体内代谢的毒素排出不畅逐渐在人体内蓄积并刺激胃肠道,出现以上“中毒”症状。而多数患者会认为是熬夜或者过于劳累所致而忽视,但实际上出现以上症状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
7、腰酸腰痛:肾脏的位置在腰部的脊柱两侧,所以部分肾病患者会感到腰酸腰痛,然而多数人也只当是劳累所致,很少会考虑到自己患有肾病。若是无明确原因的腰背酸痛,应检查肾脏、脊椎及腰背部肌肉等。
8、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会慢慢地硬化,尤其末梢微血管。肾脏是由数百万微血管组成,因而糖尿病严重时,肾脏功能也可能受损。血液尿酸高的人群,尿酸会沉积在肾脏引起损伤。因此,在控制和监测原发疾病的同时,应该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血生化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减慢肾脏受损以及阻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9、尿路感染:结石、前列腺增生、盆腔疾病、小儿尿路畸形等原因出现排尿灼热、尿频、尿急等感染症状时,如果治疗不彻底,有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
10、慢性贫血:肾脏具有造血的功能,功能损伤时会出现贫血的症状,长期不明原因贫血的患者应考虑慢性肾病的可能,而不是购买各种补品保健品,这样只会延误病情,适得其反。
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肾脏病!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尿常规、肾功能、尿蛋白定量和肾脏超声等检查判断肾脏是否已经出现病变。若诊断为肾脏疾病,尽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