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困难等特点, 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从最初的良好心态会逐渐发生变化,最终引发心理障碍,严重时甚至发生心理疾病,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此篇文章,带大家分析慢性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
心理状态:
焦虑
焦虑是慢性肾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发生因素有花费高、病情长等,焦虑对神经系统(如姿势僵硬、痛苦等)、呼吸系统(胸痛不适、胸部压迫感等)、消化系统(腹痛、恶心呕吐等)、循环系统(心慌出汗、心跳加快等)均造成了不良影响。
抑郁
抑郁也是慢性肾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临床表现有自我评价低、对任何事物与人均没有兴趣等,伴随着抑郁的加重,可能会发展成为抑郁症,不仅影响着治疗,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自卑感
大部分慢性肾病患者均有自卑感,因自身患有疾病,需要漫长的治疗,不能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自我价值没有地方体现,从而引发自卑感。发生自卑感的因素为比较,与他人比较、与患病之前的自己比较,越比较自卑感越严重,进而对美好的事物有抗拒感。
睡眠障碍
主要是指睡眠异常,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是复杂且多样的,如焦虑、抑郁、生理疾病等,长时间睡眠障碍不仅会加重不良心理状态,也会降低机体抵抗能力,加重了病情。
自杀
在慢性肾病患者中有自杀倾向的人较多,主要是因为疾病病程时间长,在漫长治疗的过程中花费较高,经济压力比较大,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又不愿意增加家属的经济负担,进而出现自杀倾向,严重时甚至自杀。
护理对策:
院内护理01院内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如发生因素、治疗措施、禁忌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此外详细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面对疾病、治疗;
02人性化护理
护理人员不仅要对疾病进行护理,更要注重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
03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应详细的向患者讲解用药的时间、剂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等,同时告知患者按时用药的重要性,禁止出现随机增减用药剂量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家庭护理
家庭成员是患者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患者的精神支柱,家庭成员的陪伴、关心、鼓励、安慰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自我护理01调控
对负面情绪的调控利于疾病的治疗,患者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精神转移法来缓解负面情绪,促使心理保持最佳的状态;
02疏导
当负面情绪严重时,患者禁止身处狭小的空间,应选择开阔的空间,通过郊游、运动等形式疏导负面情绪。